□ 魏芸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发扬钉钉子精神”是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倡导的一种工作方法。党员干部要发扬钉钉子精神,强化理论武装、正心修身、担当作为,坚定不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玉溪实践。
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前提在强化理论武装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一块木板,上面一个眼也没有,但钉子为什么能钉进去?就是依靠理论力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等是党员干部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的重要理论武器。因此,党员干部要将其学深悟透,用其武装头脑。一要坚持系统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是逻辑严密、有机统一的理论系统。学习过程中要注意进行全面系统把握,避免碎片化、片面性,防止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同时,还要结合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考察云南、四次回信以及对云南工作的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进行重点学习。二要带着问题学。学习的目的是为解决问题。如果只是单纯学习,虽然读了,但是消化不了,是不可能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的。要在对现实的观照中增强问题意识,把自己摆进去,针对自己思想中存在的问题,边学习、边整改;把工作摆进去,紧扣“如何落实省委‘3815’战略发展目标”和“如何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玉溪实践”两个问题,在学习中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寻找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从而扎扎实实回答好问题。 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基础在正心修身 “正心以为本,修身以为基。”钉钉子是硬碰硬、实打实的事情,需要自身过硬。党员干部既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一颗钉,有时也是拿锤敲钉的人,只有正心修身,始终保持共产党人政治本色,才能实现自身过硬,才能敢于较真碰硬,才能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因此,党员干部要自觉提高自身党性修养、固本培元。一要坚定理想信念。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党员干部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守初心使命,牢记“国之大者”,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二要遵规守纪。纪律是党员干部约束自身言行的标准和遵循。党员干部要增强纪律意识、规矩意识,用党章党规党纪约束自己的一言一行,把铁的纪律转化为自觉遵循。三要锤炼作风。作风是党员干部思想素质的体现,也是能力素质的体现。党员干部要大兴务实之风,弘扬清廉之风,养成俭朴之风,践行“十种鲜明导向”,使其成为工作理念、工作习惯、工作文化。
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关键在担当作为 “干部敢于担当作为,这既是政治品格,也是从政本分。”党员干部只有练就担当作为的硬脊梁、铁肩膀、真本事,才能“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担当作为是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的关键。因此,党员干部要树立“功成不必在我、建功必须有我”的政绩观和“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斗志,勇担当、善作为。一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这是担当作为的价值立场。党员干部要牢记“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永远站在人民的立场上,把好事实事做到玉溪老百姓的心坎上,不断增强玉溪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二要坚持实事求是。这是担当作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党员干部要“身入”基层、“心入”基层,眼睛向下、脚步向下,做好调查研究,把情况摸实摸透;要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成为“实事求是派”。三要敢于斗争。这是担当作为的助推器。面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各种风险挑战,党员干部要坚定斗争意志,不屈不挠、一往无前;要坚信“狭路相逢勇者胜”,主动迎战;要增强斗争本领、注重策略方法、讲求斗争艺术,牢牢掌握斗争主动权。四要创实绩建新功。这是担当作为的核心。党员干部要在实施经济领域改革攻坚、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健全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体系、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健全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度体系、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等方面创实绩建新功。 (作者单位:中共玉溪市委党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