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特约记者 师云波 特约通讯员 朱雁飞 通讯员 吴文汝 钱国有 林文君)近年来,通海县聚焦乡村振兴战略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要求,坚持党建引领,把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作为乡村振兴的主战场,通过组织推动、项目带动、产业拉动等方式,因地制宜、因村施策,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交出亮眼成绩单。 秀山街道大树社区立足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积极构建多元化、特色化产业布局。记者日前在大树摩托车驾驶员培训有限公司看到,学员们正在教练的指导下,驾驶三轮摩托车一遍遍认真练习。此前,这个占地5.8亩的培训基地长期处于利用低、收益低的状态。为盘活集体资产,在社区党总支的积极谋划推动下,成立摩托车驾驶员培训公司。培训公司从今年6月开始招生,到目前已培训近800名学员,今年预计收入30万元。再加上原有的假日观光、餐饮旅游,以及今年新增“游客接待处通海土特产销售”的加持,大树社区今年的集体经济收入预计突破400万元。 在杨广镇马家湾村,村党总支在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中想方设法破解难题,以村办公司为抓手,努力盘活原村小学归属中心小学办学后闲置的土地、校舍。经多方考察学习,并根据当地的地理气候等优势,建立了马家湾村食用菌种植基地发展食用菌产业,并积极探索“党建+村办公司+特色产业”的融合发展模式。眼下,基地试种的白参菌、鸡油菌获得成功,按照近段时间平均每市斤7至10元的销售价格,预计今年可实现近10万元利润。 而在秀山街道六一社区,集市商贸及“夜市经济”方兴未艾,俨然成为通海最具活力的集市;四街镇十街村采取盘活闲置山地、村集体租地种植烤烟等举措,为村集体经济带来了可观的收益。 据了解,截至11月底,通海县71个村(社区)集体经济经营性总收入达5334.02万元,较上年增长615.16万元。71个村(社区)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均超过10万元,其中500万元以上3个,100万元以上12个,15万元以上54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