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溪日报 玉溪网        玉溪+    
版面大图 上一版    下一版
  2023-05-22   A06版:六版 往期回顾 搜索 返回列表
玉溪已形成非虚构文学创作现象
作者: 来源:玉溪日报 字数:1414
□  本报记者  顾世丹 

    5月19日,玉溪市文联作家协会在通海县举办玉溪市非虚构文学创作讲习实践活动,总结玉溪非虚构文学创作主要经验,宣传推介玉溪非虚构文学创作成果,团结、引导全市广大文学爱好者努力创作更多反映玉溪现实、展示玉溪特色的文学作品。其间,还举办《天镜抚仙湖》《青铜古滇国》《十月太阳历》新书分享会,并探讨文学创作的发展趋势、非虚构题材规划设想等多个问题;到秀山朱德旧居参观学习,聆听杨杨讲述朱德与秀山的故事。

以“非虚构”推动文学事业繁荣发展
    近年来,玉溪的非虚构文学创作呈现出繁荣发展的良好态势。先后创作、出版了《彩云绮梦》《通海大地震真相》《大学之光》《天镜抚仙湖》《青铜古滇国》《十月太阳历》等一系列优秀作品,荣获了冰心散文奖、改革开放40年云南10部优秀报告文学奖、云南省文化精品工程奖、云南省十大好书奖等文学奖项,在云南文学界产生了一定影响,有力地促进了玉溪文学事业繁荣发展。
    本次讲习实践活动旨在贯彻落实全市文艺工作座谈会精神,并结合玉溪市委宣传部制定的《玉溪市精品文艺创作三年行动计划》,进一步加强创作题材规划与指导,对重点作家的新作进行“诊断”,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
    如今,非虚构文学创作已经成为玉溪文学创作的一个独特现象。玉溪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罗盛勇表示,非虚构文学创作已经成为当代文学创作的重要方式,它丰富和拓展了文学创作空间,为广大读者带来了全新的阅读感受和体验。推进非虚构文学创作,开展非虚构文学作品研究、评论、讲习,有利于发现和培养一批文学创作人才,开阔玉溪文学创作视野,提升玉溪文学创作水平。
    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孔祥庚认为,每个时代的文学创作形式都有所不同,需要与时俱进。非虚构文学是这个时代应运而生的一种文学创作形式,它突破了传统的叙述方式。而当前,玉溪已经形成了一种非虚构文学创作现象,不仅有人才、有作品、有走向全国的实力,更形成了非虚构文学创作群体。应该进一步推动玉溪非虚构文学创作,并在相互学习、相互鼓励中走向全国。

非虚构文学是这个时代文学的生长点
    今年4月,在获2022年度“云南十大好书奖”的“发现云南”丛书(第一辑)里,玉溪市文联作家协会主席杨杨创作的《天镜抚仙湖》《青铜古滇国》和玉溪作家蔡传斌创作的《十月太阳历》名列其中。
    在“发现云南”这套丛书里,作家们用优美的文字为读者带来了大地上最迷人的语言和故事,带来了人类嗅觉中最芬芳的气息,带来了可以滋养心灵的最诗意的关于自然、历史、人文的迷人文本和丰美知识。
    其实,早在2010年非虚构文学在全国兴起以前,杨杨就已在2001年创作出版了一部典型的非虚构文学作品《小脚舞蹈》,成为全国创作非虚构文学作品较早的作家之一。
    杨杨认为,非虚构文学是世界潮流,是这个时代文学的生长点。而一个地方地理、历史的发现,一定要有鲜活的感受,这种感受就是现场感,在创作时要与历史联系在一起并加以思考,从而创作出读者喜欢的文学作品。
    对此,玉溪作家杞云峰有相似的看法,他认为,非虚构文学是一种最贴近时代脉搏的文学形式,文学要走出“边缘化”困境,或者说文学要响应党的号召,在新时代新征程中担起应尽的责任,就应该在非虚构写作的道路上进行更深、更远的探索,用心书写我们的时代。
    随着玉溪市非虚构文学创作讲习实践活动的举行,未来我市也将有越来越多的玉溪作家投身到非虚构文学创作中,用文学作品诠释玉溪“自然与历史文化博物馆”的论断,生动反映“玉溪之变”及云南省生态文明建设的动人情景。
玉溪日报社版权所有  滇ICP备:08100907号-4  滇公网安备:53040202000160号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877-2058846涉未成年人专用举报电话:0877-2058846  举报邮箱:1470154883@qq.com
地址:玉溪市玉兴路120号玉溪日报社  邮编:653100  电话:0877-2058846  传真:0877-2058846
技术支持:玉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