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形态上极易与可食的火炭菌(稀褶红菇、密褶红菇)相混淆的亚稀褶红菇是一种误食后引起横纹肌溶解,造成心脏骤停的剧毒性毒菌,死亡率极高。区别特征为亚稀褶红菇菌肉、菌褶均为白色至灰白色,受伤后变红,而不再变黑。火炭菌则是先变红,后变黑,形态似火炭焦黑。亚稀褶红菇是引起我市中毒死亡最常见的毒菌类群。凡遇“火炭菌”类的要特别小心辨别,安全起见,建议不采、不食。
2.菌盖有鳞片,菌柄有菌环,菌柄基部有菌托或环形棱纹菌托(即头上戴帽、腰间系裙、脚上穿靴)的白色鹅膏菌类多为剧毒的毒菌,会引起肝脏等多种脏器坏死,最终因造成人体多器官功能衰竭而导致死亡。这是我省引起中毒死亡最常见、毒性最强的毒菌类群,是我市导致死亡人数第二多的毒菌类群。
3.形态似黑木耳类的野生菌,辨别方式为置于弱碱性水(自来水中加一点点食用碱)或热水(≥60℃)中,浸泡约1分钟,若有大量褐色至黑色色素析出,水变为深褐黑色,即可判断这是一种极易与黑木耳混淆的毒菌——叶状耳盘菌。误食此菌会引起皮肤及黏膜类组织发生光过敏类反应,有灼伤针刺样疼痛,严重者因咽喉水肿窒息而亡。
4.菌褶有浅绿色至青色色泽的为毒菌大青褶伞,误食此毒菌常引起严重肠胃系统疾病,严重时会造成肝脏等脏器和神经系统损害。
5.菌褶幼嫩时白色至乳白色,成熟时深茶褐色至黑色,最后液化成液体流出,常见的如毛头鬼伞(鸡腿蘑)、晶粒鬼伞等属于鬼伞类毒菌。此类菌幼嫩时可食,成熟或接近成熟菌褶变黑色后,误食容易引起肠胃系统疾病,出现腹痛、呕吐等胃肠炎症状,损害健康。
6.菌盖斗笠形,表面具有辐射状纤维条纹,菌褶茶褐色或粉色的野生菌属于丝盖伞类或粉褶菌类毒菌,易与丝灰口蘑(俗称灰灰菌)和幼小灰鸡枞菌相混淆,误食后会发生神经型、胃肠炎型等中毒症状,危害健康。
7.有刺鼻、恶臭、鱼腥、辛辣等气味的;或咀嚼有苦味、辛酸或辣味、肥皂味、柴油及油漆味等令人作呕口感的,多为毒菌,误食会引起中毒。 (市食安委整理) |